维普是与万方数据齐名的著名数据库,提供商是维普资讯(VIP),包括以下两个平台:
1.维普知识发现系统;
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知识发现系统又称维普智立方,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科技成果、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政策法规。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简称是维普-CSTJ,又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诞生于1989年,是国内最大的数字期刊数据库之一。目前收录的期刊总数达到15261种,现刊9000余种,核心期刊2000多种,文献总量7000余万篇。论文回溯年限为1989年,部分期刊回溯至1955年。该数据库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资源之一,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研工作者进行科技查证和科技查新的重要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期刊论文查询功能,除了具备所有标准功能外,还特别提供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服务,这个下载的压缩文件包包括论文的pdf电子版、期刊的封面、封底和目录页,免去了作者自己花费精力去搜集和扫描所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封面、封底和目录。
与万方数据相比,维普期刊数据库有三个特色功能区:期刊导航,期刊评价报告,期刊开放获取。这些功能便于用户查看中文期刊以及国内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详细信息,包括核心期刊收录情况、投稿须知和版面费等。
在期刊导航功能区,用户可以根据字母顺序或期刊名称查看任一期刊的详情、收录汇总、发表作品、发文分析、评价报告、投稿经验。
点击投稿经验后,页面会跳转到维普数据库之外的学术期刊投稿分析系统网站。
在这个投稿分析系统中,在期刊查询区,期刊类型被分为中文核心、SCIE、SSCI、Scopus、中科院SCI分区。期刊语种包括中文和外文。在期刊导航区,学科分类体系包括:维普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包括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北大核心、CSCD、CSSCI、中科院、SCIE、SSCI、Scopus、EI、ESI、AHCI、OA刊。这些分类方法有利于科研人员了解期刊在各数据库中的收录情况。
在期刊评价报告功能区,用户可以查看任一期刊的历年的被引次数、影响因子、立即指数、发文量、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期刊他引率、平均引文率。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例如,如果某刊2018年的文章在2019年的被引次数是1976次,2018年的发文量是821篇;2017年的文章在2019年的被引次数是3275次,2017年的发文量是796篇;那么,被引次数总计是5251次,发文量总计是1617篇,该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是5251/1617=3.247。
立即指数: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即该期刊在评价当年发表的论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例如,如果某刊2019年的文章在2019年的被引次数是292次,2019年的发文量是775篇,则该刊2019年的立即指数是292/775=0.377。
被引半衰期:作为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期刊的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
期刊他引率: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和学科的交叉程度。例如,25485/28793=0.885。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发表的。
平均引文率: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的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和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例如,期刊参考文献总数/期刊论文总数=20105/775=25.9。
在期刊开放获取功能区,用户可以查看任一开放获取(OpenAccess,OA)期刊的详细情况。公布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包括:
1.美国科研出版社
2.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
4.ROAR
5.PLoS
6.OpenDOAR
7.BioMedCentral
8.arXiv.org
9.OpenAccessWeek
10.eifl
11.OASPA
12.PubMedCentral
13.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
14.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15.台湾TAIR知识库联盟
16.国际开放知识库联盟
17.澳大利亚研究在线
18.TaylorandFrancisOnline
19.SpringerOpen
20.INASP
21.Hindawi
22.Frontiers
23.ELCVIA
24.DoveMedicalPress
25.cogentoa
26.CopernicusPublication
27.COACTION